出處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6052706172
世界各宗教的祈禱方式(先列舉七個):
一、基督教:以來到上帝面前,向上帝說出心中想與上帝所說的話為內容的祈禱形式,其實也是眾宗教中最基本的形式(以下即不再贅述)。基督教的禱告詞,開頭一定是“主耶穌”、“我們天上的父”、“親愛的天父”,表明禱告的對象,最後乃是“奉主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”結束。奉主耶穌的名禱告乃是再次表明禱告的對象與權柄,因為聖經上明明記著說:「耶穌說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新約約翰福音14:6 )。而阿們則是“誠心所願(我就是這樣想的)”的意思。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形式,至於方式就可以分無聲的禱告(默禱),以及有聲的禱告。有聲的禱告又可以分為:(1)宣告式的禱告;(2)敬拜(有基督教音樂或詩歌同奏)的禱告;(3)行軍繞城的禱告(就是走出戶外,為社會來禱告);(4)個人密室的禱告;(5)禁食禱告;(6)引用經文或回應經文的禱告;(7)接連性的禱告(就是一個禱告結束接著另一人禱告)。而禱告其實可以說是沒有絕對固定的樣式,但是為求專心,教導者通常會禱告的人安靜,甚至閉起眼睛來禱告,也就成了我們印象中的模樣。
二、天主教:天主教與基督教雖然都信一位神,但對於禱告的部分,則是多出「向神職人員告解」,所謂告解也是將心中的話向神職人員說出,為求保全隱私,所以沒有真實的面對面,告解結束之後則接著祈禱。而天主教祈禱結束之後,有些會附加以“手畫十字(形)”來表示對信仰的忠貞與尊重,叫“十字聖號”。
三、傳統信仰:傳統信仰乃是以地方性的特色為名的,其實並無泛指哪一種宗教,以台灣而言,傳統信仰乃是融合“佛、道、(儒)、祖先”的信仰,常可見“既拜觀音、又拜媽祖,三拜孔子,四拜祖先”,所以也產生不一樣的祈禱方式。傳統信仰的祈禱方式,通常可見以手持一柱或三柱清香,或是雙手合十,來到特定神祇面前來說出自己心中的期望,希望這些神祇可以幫助或庇佑他們,之後就會有一些的犒賞來代表對神明的答謝,所以如果有能力的對象,就會準備相當的祭品或拜拜用的東西,還有最重要“紙錢”供神祇花用,以求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。
四、佛教。佛教又分大乘佛教、小聖佛教與(藏傳)密宗,祈禱方式也各有不同。1.大乘佛教:其實沒在講祈禱,而講修行。所謂修行乃是透過對佛或佛理的徹悟,而得著生命的解脫與亮光,所以藉著常念佛名,與佛對話,則是禱告的方式。2.小乘佛教:重視對神明的崇拜與苦修,所以跟台灣的傳統宗教形式很類似。3.藏傳密宗:密宗是要人從佛理中得到福喜平安,強調智慧的增長,所以也是以修行為主,待有一定修行之後,就出來宏揚佛法,而一般人是不容易達到這樣境界,必須由活佛開示,灌頂之後,方見大智慧。而祈禱的方式則是誦經與結手印,來向神明支取能量與智慧。
五、(日本)神道教:這是日本有歷史的宗教信仰,所以也說明一下好了。神道教就是以“神社”為主體的特殊呈現,供奉的神明也是琳瑯滿目,有不動眀王、千手觀音等,有別於佛教的“寺”,或道教的“院”。在神社的祈禱方式,比較常見的方式有幾種:(1)雙手合十拍掌,祈求心願達成;(2)寫在紙或是木板上,然後掛在神社的某一處,或是做成隨身攜帶的小香包,以求“祈願達成”;(3)請法師來助禱,以求祛邪避兇。
六、道教:道教與台灣傳統宗教基本上乃是融成一體,不過道士大多是請(或是命令)鬼神前來助陣或離去,祈禱,大概是念經的時候吧(可以參閱電影“人間道”)
七、回教(伊斯蘭教):也可以稱為“穆斯林”,穆斯林是各宗教中規矩最為嚴謹的,信仰穆斯林者,需要一天五次向聖地麥加的方向來祈禱,而且要守齋戒月,在齋戒月就是全面性的向真主阿拉來祈禱,直到日落才能吃東西,而且整個月不得親近女色,來表對阿拉的真誠。祈禱方式類似基督教,但對象改為阿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